Page 13 - 實中園地 第廿九卷第六期
P. 13

The Newsletter of NEHS 113年第 29卷第 6期  實中園地




              執行過程

                   幼兒園日常餐點中,大部分的蔬菜尤其是深綠色不太受歡迎,只願意拿取少量,因為吃起來「苦
              苦的」、「硬硬的」、「有奇怪的味道」、「有時候會有渣渣」,這些深綠色蔬菜的味道和纖維,
              似乎劃下一道界線,讓孩子的胃口止步。我們進一步帶著孩子在家中食驗用什麼樣的料理方式可以
              願意嘗試更多不同味道的蔬菜,探索過程中,孩子偶爾吃到是用深綠色植物做成的艾粄,被艾粄獨
              特的香味給吸引,決定要自己動手製作看看。


















                   我們到靜心湖尋找製作艾粄的食材,孩子們發現除了有艾草以外,而艾粄下面所墊的月桃葉也
              有出現在靜心湖,孩子們觀察艾草、月桃葉的形狀、顏色及特殊的味道也對其他不同香味的植物產
              生興趣,因此,在靜心湖我們又尋找到萬壽菊、左手香、薄荷葉⋯許多不同的香草植物,孩子思索
              著可以用香草泡出好喝的香草茶,搭配艾粄的滋味會更如何,在一步步試驗的歷程中,孩子也將這
              些美食分享給靜心湖社區的民
              眾,練習介紹、擺攤布置、自
              編歌曲、介紹小卡,把自己認
              識的靜心湖透過美食傳遞出心
              中的「艾」拉近彼此的距離。






              成果心得

                   在科技冷漠的新竹園區,我們帶著孩子認識傳統製作的美食艾粄,深入探索艾草不同的風味加
              入米食有不同的味道,而這味道也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讓孩子發現原來蔬菜不只一種味道苦苦的,
              透過實作的過程之中,孩子透過操作更願意試著嘗試不同種類的蔬菜所帶給孩子們不同味蕾的刺激,
              不同的烹調方式了解到新竹在地的米食融入艾草的智慧,在不同清明節、端午節節慶中認識艾草所
              占有的文化特色,進而回到日常每周所接觸到的靜心湖,孩子們對於這些花草不再陌生,更進一步
              思索著如何料理成更多特色的
              食材。這傳統的好味道連接冷
              漠的科技人們:培養孩子對每
              一種不同植物的認識,期待這
              群來自科技創新世代孩子們又
              將在探索傳統艾粄中,找尋一
              道道耐人尋味的實驗好滋味。




                                                                                                 實驗好味道      1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