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第  100年10月20日出刊  October 2011

 
新任教師介紹

多元文化教育

國際環境青年領導力會議

暑期英國遊學

幼稚園迎新

榮譽榜

活動看板

     
多元文化教育
 
   

全球視野 .多元文化教育(一)
Connect with the World


編輯:高中部劉玲秀老師


【契子】
  教育部於2009-2012年以「培養自我實現的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為教育願景與優先發展課題,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亦將「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明列為學生必備的十大基本能力之一,2011年發佈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更提倡國際面向的知識與態度,期望中小學能透融入課程、國際交流、學校國際化、教師專業成長等作法,讓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來達到瞭解國際社會、參與國際教育活動、以促進世界秩序及和平福祉的目的。

實中人因身處科學園區—這是台灣在全球化腳步下最早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加以特殊的學制(實驗部/雙語部),實中人有更多的機會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教師相互交流;因為實中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匯聚的場域。在國際教育的關照與投注,實中早已起步。今年5月至6月間,實中首次與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的交大分會合作,辦理「Connect with the World 」專案計畫,經由AIESEC的引薦與安排,三位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及加拿大的外籍研習志工,利用中午、課後時段,在實中校園進行了10個場次的文化課程,及English table的議題討論。希望藉由此計畫的推動,矯正或破除以往對不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錯誤偏見,亦讓實中學生體驗文化多樣性,學習如何尊重他國文化。除此之外,也希望能藉由這個專案,讓本校國、高中生能有教育體制外的學習機會,在跟不同國家的青年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國際觀及新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洗禮,開闊視野,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也開始勇於用英文與外國人做溝通,並激發出學生不同的思維以及創意,對於未來更有方向以及動力。

【課程規劃】
中午的主題課程
共5個主題(文化體驗、生命故事、Leadership、teamwork、communication),一個在地議題,預計10堂課。於中午12:15~12:55進行,約40分鐘的時間。
放學後的English table
每堂課一個主題,於16:10~16:50進行,約40分鐘。希望是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討論。
整個活動執行過程中,感謝交大古淮語同學在外籍生的聯繫與課程規劃上提供寶貴意見,以及教務處資訊組黃士淵老師、設備組許秀蓮小姐,以及高三一班志工同學的行政協助。
 

認識異國文化 、增加國際觀,也結交許多新朋友
 

國中部 一年三班 黃竹
 

  火傘高張的正午,炙熱的太陽熱情地燃燒著,我心中那興奮的熊熊烈火也不亞於天上的酷日,我帶著雀躍的心情走進了國文專科教室,滿懷期待地等著多元文化課程開始。
  為大家揭開序幕的是馬來西亞文化體驗,親切的Emily播放著投影片,介紹馬來西亞的美食、知名名人、學習一些基本用語、觀賞馬來西亞在地球日所做的活動、並討論關於地球暖化的問題,大家有時目不轉睛地看著投影片,有時捧腹大笑,每個人都很專注。帶領我們的講師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眼神也會注視著每個人,帶動全場氣氛的技術更是一流的,真是位稱職的優質講師。我在美食介紹的單元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冰砂」,當地的冰砂色彩鮮豔,看得令人口水直流,但不是添加人工色素喔!全都是天然的!上完這堂課,我深深受其吸引,我趕緊去詢問這些課程分布在那些時段?「哇!每個禮拜二和四的中午及下午都有課耶!我每堂課都參加好了!」於是,如果有空,我幾乎每堂課程都準時報到,就連禮拜四辦給高中生的課程也不例外呢!我也會邀請其他同學一同接受文化薰陶。
  第二個禮拜是加拿大文化體驗。用心的Michael和大家分享加拿大的名著「清秀佳人」、並介紹當地有名的楓葉、楓糖及風景等……。我覺得這位講師很風趣,說故事也非常生動,這禮拜的課程讓我更了解楓糖、也使我飽覽了加拿大安大略湖的風光,看見圖片中宛如人間仙境的壯麗風景,不禁讚嘆並敬畏大自然的奧妙,而且,看了往往都能使我的煩惱煙消雲散。感謝Michael讓大家經歷了一場美的盛宴。
  第三個禮拜為泰國文化體驗。這禮拜我只上了一堂課,課堂上Med發給大家一張講義,上頭提示了如何寫英文演講稿,我們要上台演說至少三分鐘,介紹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地方或運動,我則介紹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故宮」,講師也播放了成功演說者演說的影片,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呢!感謝使大家有機會可磨練英文方面的組織能力及口語表達。由於我參加的是高中生場次,所以有幸一睹優秀學長、姊在台上清晰表達的風采,有榜樣學習,令人欣喜!
第四個禮拜的講師是Michael,和我們分享了許多平時不知道的英文諺語,並耐心地為大家解答英語詞彙及文法的問題。這週的單元是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呢!我不但認識更多有趣的英文諺語及片語,也學習到罕見名詞如何表示數量。上完這堂課令人滿載而歸!
  最後壓軸的一個禮拜,主題落在團隊合作和時事議題。一個團隊的形成需有許多人的努力才能構建,依每個人的個性擔任各式角色,講師以不同顏色來代表團隊中不同崗位。最後一堂課,我們一同討論塑化劑的來由、影響及改善方法等……,經由彼此互相討論,使我了解塑化劑風波的更多相關層面,收穫頗多!
  參加多元文化課程,就像在悠閒地爬一座山,路途中會欣賞到豐富、且令人驚奇的生物,到達山頂時,哇!用全新、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視野、胸襟都更開闊了。參與此活動,不但認識異國文化 、增加國際觀,也結交許多新朋友呢!多元文化課程能如此順利、圓滿,是許多師長的付出才能達成。首先,謝謝教務處的師長,感謝您們努力的策畫場地、時間及流程等事務,使實中學子的生活更多彩。再來,我要感謝來自AIESEC交大分會的外籍志工,謝謝擔任講師的你們,是如此用心製作投影片、蒐集資料及講解,讓大家增廣見聞。這次能參加多元文化課程,我要感謝班導揭維邦老師,對於是否要報名此次以「全美語」溝通的課程而猶豫時,是揭老師的一番話鼓勵了我,非常感謝揭老師。
  我覺得學習的目的在於分享,而不是最後的成果。我們何其有幸,能參與此次課程,但我希望不只是我們受惠,我們可將自己於課程中所學的,分享給其他同學或家人,相信這才是受教育及學習的意義。讓我們一同將師長辛苦播下的「善的種子」,散播到更遠處!


激盪了好多思辯的題材於我腦中


H202-莊昀軒
 

  是雀躍的,當多元文化課程的簡介出現在公佈欄,亮晶晶的眼睛隨著文字的推進頻頻讚嘆,闔著眼幻想該會是怎樣的課。
  興奮的本質是好奇心或求知欲,好奇在那輕鬆一色的地圖下,住著怎樣的人,他們想著怎樣的事,他們怎麼看待我們,怎麼看待人生;在磅礡的成就動機理論的眼鏡之外,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將以肉體之姿活生生地與我笑談。甚至,沉浸在無限的想望中的我,竟還想著該如何藉此分析不同文化的思維及價值觀的種種社會學研究。當然也有部分興奮的基礎來自於根深柢固的成見,不曾料過「多元文化」一詞會冠冕堂皇地出現在這校園。
  總之,當我三顧茅廬終於成功交出了報名表,以我的簽名劃破了尚且滿張的留白,我早已期待著第一節課程。
  ******
  不用說,我是放棄了藉此做番社會學研究的奢望(畢竟樣本和觀察時間都太太少了),帶著便當,我定著心準備咀嚼著無形的精神糧食。
  
  一天的課被分成兩截,上半堂是在午餐與午休時。眼前這位充滿活力的女孩是位馬來西亞來的大學生,以英文介紹著馬來西亞,從地理、問候語、食物、明星們切入。船過水無痕。也許這才是大多數人的語言,我猜。
  
  最後自由發問時,我們聊此了馬來西亞的宗教,十分有趣,依她所說,馬來西亞法律上有著國教(伊斯蘭教),卻是宗教自由的國家,而她就是位無神論者(free-thinker)。那到底為何要有國教?我猜也許那是馬來西亞社會中的主流價值,成為國教只是一種結果罷了,就好像孔子誕生在台灣被當作是教師節一般。不過也許是近來的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了他們的思維,雖有著自己的堅固信仰,但理性上認為有給予「異教徒們」宗教自由的義務。但她笑笑地說,也有可能是因為新興知識分子信仰伊斯蘭教比例正在下降的結果。那更有趣了,信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或說,選擇信仰伊斯蘭教抑或自由主義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也許是集體主義向個人主義過渡的結果嗎?只可惜我不知如何用英文描述這段話。
  我留了滿心激盪的問號靜靜沉思著步出教室。這餐的糧食可以咀嚼很久了,
我想。
  
  ******
  放學後的下半堂課程,看了部有關「關燈一小時」活動的影片,順便聊聊我們彼此兩國各做了些什麼友愛地球的行動。最令她讚嘆的是台灣學校的資源回收做得真好,我們有些受寵若驚,原來承襲已久的事平常都沒有感覺。她也對馬來西亞政府以環境換取經濟的政策譴責一番,不過我想他們應該也有他們的困難與價值觀吧,對他們而言,也許承襲已久的事平常都難以有感覺的。最後這節「綠色課程」結束在幾天後十七公里海岸淨灘的宣傳,收尾地頗漂亮(只可惜最後颱風的憤怒也放不過我們對地球的小小安撫)。
  ******
  下一個國家是加拿大,將因紐特人當作開場白,好像加拿大有名得不需要介紹似的,不過我也因此反思著如果是我會如何介紹台灣。這位加拿大青年,興奮地直按著ptt的「下一頁」,似乎高估了我們的英文實力,內容雖然豐富,也應該會引起我的興趣,我努力地聽,但該死的英文能力又讓這終成船過水無痕(這又再度增強了我學好英文的動機)。發問時我問道因紐特文化是否正在消逝,他有些無奈地說沒錯,因暖化加上經濟條件的落差,多數的因紐特人都漸漸地往城市移去了,不過政府也為此做了相抗衡的措施,增加他們留在北方寒冰中的誘因。想到這我就覺得有些有趣,保護即將消逝的文化是為了什麼?他們明明是自願離開寒冰移往城市,自願的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花錢將他們留下來除了給觀光客看,被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他沉思了一下,說文化是無價的珍寶(treasure),我傾頭微了笑,不再追問下去,反正這也恰好留了我思考與探索的精神糧食。
  ******
  最期待的還是自由發問時間,在「第八節」我問道他對台灣學生的看法,他以不知是崇拜還是嘲諷的表情叫道:「你們呀,就是太聰明了,從來都不會有問題想問。永遠都是silent。」後來又問了他有關加拿大的教育體制,詳細如何我忘了,最印象深刻的是他誇張的語氣,說難以想我們怎麼有能耐連續12年上8小時的課。讓我想起馬來西亞的那位女孩,她也有類似的評論,她說在那邊的高中大約2點就放學了,大部分人士是留下來參與社團活動或是去圖書館找自學、研究。突然間教室充盪著一陣驚嘆與羨慕,我則默默地陷入沉思,加拿大我可以理解,但馬來西亞究竟是如何可以的……是教育發展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難道是成就動機的差異?還是殖民母國的差異?我突然好想為此做篇詳盡的小論文,可惜禁錮於那折騰人的8小時阿……
  ******
  因著這短短的幾節課的資訊衝擊,激盪了好多思辯的題材於我腦中,8小時雖已成定局了,但我可以努力創造自學機會,就如這幾堂課的把握;選修之少也已是成規,但慶幸這幾堂選修課給我的已經很多。
  欣賞學校看重這些所謂「學科外課程」,它給的啟發與思考不會少無一般課程,也期望學校能再次張羅這種選修性的課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