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第  102年1月15日出刊  January 2013

 
福德啟禎祥

服務學習活動

泗水臺校一週記

歲末感恩活動 南洋女中參訪 榮譽榜

活動看板

     
泗水臺校一週記
 
   

國際教育交流活動-

泗水臺校一週記

國小部 彭永芳主任

還記得在十三、四歲時,聽到一首優美的爪哇民歌「梭羅河畔」,旋律醉人、歌詞意境長遠:「永久不變是梭羅河流水......發源在深邃幽谷,那兒有雲影相逐......」令當時年少的我悠然神往。

因緣際會之下,我們一行四人(我和國小部朱志青老師、高中部退休陳金楓老師和一位幼教專家麥菁老師)2012年12月4日至11日應印尼泗水臺灣學校(Surabaya Taipei International School)之邀,遠赴印尼爪哇地區進行示範教學。

坐上飛機,一路往赤道方向南飛,約五個小時後,風塵僕僕抵達萬島之國---印尼。

泗水是印尼第二大城,位於爪哇島東邊,自古即為華人客居印尼重鎮,為免台商後顧之憂,解決其子女教育問題,於1995年設立泗水臺校。

學校位於郊區,從二樓教室往窗外看,還可以看見印尼當地人手持鋤頭辛勤耕作的景象。校舍嶄新、可謂美輪美奐,占地不大。學生年齡層自二至十八歲,和實中類似;全校學生三百人,約只有實中的十分之一。除了體育課之外,所有的課程都在同一棟樓內進行,同儕、師生之間也因此特別熟悉、緊密。

印尼是一個四季如夏的國家,天然資源豐富,但長期的被殖民、內政的動亂不安,直至1945年才宣布獨立。由於印尼政府1966到1999年的禁華文政策,臺校學生中即便有所謂「華人」,但家長不見得會說中文,在家中原就聽、說中文的孩子僅占極少數,遑論印尼人或其他國籍的孩子。

在這一個小型的民族大熔爐裡,課表上排著的是三語(中文、英文、印尼文)課程,而無論發通知單、學校網頁公告…也都是以三語呈現。我們感動地看見孩子從聽不懂、不會說,一步一腳印努力學習,到能夠三語運用自如。

例如六年級一個叫楊毅的男孩,有著一張西方人的臉孔和高大的身材,他說回家和爸爸說英文,在學校或和媽媽、姊姊說中文,在外面逛街、買東西就講印尼文。聽來每一種語言都十分流暢、運用自如,看似令人稱羨的學習成果,相信過程的箇中艱辛自是不在話下。

雖然先前透過網路做過多次溝通,抵達學校後,對整個學校的狀況及學生學習情形,我們才算比較明確地掌握,因此也機動地調整了一些課程安排。

第二天我要進入的是一年級的兩個班級,準備讀繪本「拼被人送的禮」,然後請孩子以口頭及書寫方式回答問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不斷調整遣詞用字,部分仍得加上英文翻譯,用加強的語氣和格外豐富的肢體語言敘說,再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覆誦中文用詞、句子。最後,約有二分之一的學生可以自行完成作業單,另三分之一經過再指導可以寫出想表達的意思,其他三、四人在個別指導後雖完成度不足,倒也寫出了一些單詞。

而朱老師指導學生以數位相機和電腦製作真人動畫,小朋友反應十分熱烈,甚至連臺校資訊老師也共同參與,玩得不亦樂乎。只可惜該校相關軟、硬體無法完全配合教學所需,以至於無法完成剪接。

短短五天的上課日,我們四個人都可以用「馬不停蹄」來形容,學校為我們各安排了二十幾節課,四個人整天在校園裡穿梭,幾乎用最快速而直接的方式和全校師生建立了熟稔的關係。走在校園裡,每個年齡層的學生看見我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問好。

泗水臺校的孩子純真熱情、認真學習,我們差不多每一天都會收到來自於孩子的小卡片和禮物,這些和回憶一樣,我們都小心翼翼地收進有形、無形的行李箱好好珍藏。

一週的時間緊湊而忙碌,終究和梭羅河緣鏗一面,也無從深入認識印尼這古老而保守、遼闊而單純、遙遠而慵懶的國度。但真心感謝泗水臺校楊校長的邀請,讓我們有如此難得的機會,認識一所特別的學校,經歷難能可貴的教學經驗,認識一群可愛的老師和小朋友。

海外臺校面臨的困境非三言兩語可道盡,尤其在排華情結仍深的國家,無論校地取得、經營、師資…,都有其艱困之處。短短一週,我們觀察得的許多事物也可能只在浮面,所能和該校師生分享的也十分有限,但若真能如臺校一位老師在給我的卡片上所寫的:「又被燃燒起無限熱情」,那也算是不枉這千里而來的深情重義了。

充滿教學熱忱的彭永芳主任所示範的作文和美勞課程充分激發小朋友的創作潛力,小朋友充滿創意的作品令人驚艷。

 

活潑有勁的朱志青老師數學創意教學和真人動畫教學,讓五、六年級的同學也能發揮創意,體會當導演和演員的快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