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第  103年3月15日出刊  March 2014

 
幼兒園課程

實小新聞台

珊瑚礁大使活動

模擬聯合國花絮 隱形墨水好棒棒 榮譽榜

活動看板

 
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面面觀

幼兒園部

隨著世代的變遷,教學方式也日新月異,為了提昇教師專業知能,提供幼兒更多元的學習經驗,幼兒園部於102學年度向教育部申請「幼兒園教保活動及課程暫行大綱輔導計畫」,邀請新竹教育大學陳文玲教授定期入園輔導,期能透過輔導老師的指導,學習其內容及精神,並實際運用於教學歷程中,朝向專業發展之路邁進。

小小娃兒「來學校探險」

學期初,考量中班幼兒甫入學,對學校的地理環境仍不熟悉,因此,老師們在暑假經由教學研討會議討論,將主題訂為「來學校探險」,過程中老師們四處蒐集與主題相關的書籍、網路資料,並從幼兒的角度發想有趣的活動,期望藉由團體遊戲及合作模式的主題課程讓幼兒認識學校,進而喜歡上學。

【我的秘密基地】

活動進行的方式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一同走訪學校眾多的「秘密基地」,小小探險家們不時睜大雙眼,好奇的觀察、詢問周遭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快樂、有趣」?除了認識校園地圖外,我們也藉由拜訪各處室及參加迎新活動等,認識了學校內的校長、老師、工作人員及同學們呢!

校園探訪一圈,幼兒真的都熟悉了嗎?於是課程進入到由幼兒當領隊-老師事先將校園中的人物與環境拍照設計成活動單,讓幼兒在學校各角落尋找活動單中的地點及人物,過程雖勞累奔波,但每當尋獲目標時,幼兒們又重新燃起士氣,繼續探索!

 

事後,我們藉由團體探討互相分享「如何尋寶?」孩子們說:「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聽、用嘴巴問。」經過激烈討論,幼兒們對尋寶的技巧有了不同的體驗,當我們進行第二次探險時,幼兒尋寶的方法更有計劃了。「團體討論」對幼兒而言:可以幫助他們聆聽他人意見並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外也能統整訊息、分享經驗和感受,這些都是基本能力的養成。從探險過程中,幼兒們建立屬於他們的校園地圖--從認識幼兒園與各部門的距離及位置搭建校園空間知覺概念。經過多次探險,課程進入到「統整校園地圖」,也藉此接觸方位及方向等概念。探訪後期,我們與幼兒共構「經驗網絡圖」,討論並畫下他們所知、所聞及所見,一起合作將已有的資訊分類、統整至所屬區域,這樣的歸納不僅讓幼兒統整「來學校探險」概念,也間接培養幼兒整理訊息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是主題式教學的精隨所在。

 

【角落探索趣】

除了主題活動時間外,我們也在教室建構不同屬性的學習角落,讓幼兒自由的在其中探索學習,它也是主題課程的延伸,讓幼兒再次反芻已進行過的課程,從學習角中我們較容易觀察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或需要協助的部分,如:「專注力」或「挫折忍受力」等,角落的探索是希望每位幼兒都能以自己的速度,開心的學習。角落活動也是培養幼兒人際關係的管道,互相協調、合作,學習與同儕分享自己的作品,讓幼兒感受在團體生活中,如何與同儕溝通、做朋友。

 

培養良好的品格、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我們重視的課題,從指導→協助→放手,幼兒們學會照顧自己,也學會照顧別人。

大大娃兒「ㄈㄥ新竹」

因應新課綱的精神,大班進行有關在地文化的主題課程—「ㄈㄥ新竹」,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讓幼兒認識新竹的風土民情、自然景觀、產業、食物…等,活動的發想就從「我們的好鄰居—金山寺」開始。

【古蹟巡禮】

金山寺有典型的閩式建築特色,前殿屋頂的燕尾、脊飾雖然已不復光鮮,但後殿新蓋的部分仍能提供幼兒對中式建築中美麗的「剪黏藝術」有初步的認識,幼兒們對於「雙龍拜塔」、「鳳」、「鰲魚」特別有興趣,經歷戰爭洗禮的「石佛柱」也深深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廟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更是幼兒們觀察及討論的目標。進入主殿時,我們遵循中國人出入的規矩-「登龍門、出虎口、保平安!」。金山寺還保有著老祖先的智慧-「卵石牆基」的功能及「斗子砌」的結構。經過參觀後,一座屬於小朋友的金山寺,就在大家齊心協力、合作無間的努力下完工了!有美輪美奐的紅瓦屋頂,還有著銅鈴眼、蒜頭鼻、招風耳、捲捲毛、咧著大嘴靈活靈現的石獅子,更有莊嚴雄偉的蟠龍柱,接著舉行熱熱鬧鬧的上樑典禮,我們邀請家長一起來參與活動,每位幼兒扮演起小小解說員,將金山寺的特色說明得一清二楚。經由此活動,家長們除了更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歷程,幼兒們也透過解說和演出,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及增進自我的自信心呢!

 

 

【九降風情】

「九降風」是新竹最大的特色之一,生長在風城的孩子怎能不知道生活中和風息息相關的事物呢?因此我們的主題也從「和風玩遊戲」出發,讓幼兒自製各種有關「風」的玩具、舞衣來感受風的存在。把玩過程中,許多配件都面臨考驗,可能需要修補、更換材料,無形中提升孩子的耐心、細心、思考力等能力。

此外,我們也學習到由九降風衍生而出的新竹三寶-「柿餅、米粉、仙草」,藉由實際走訪「味衛佳柿餅工廠」,瞭解澀柿子要有三個好朋友來幫忙-「炭烤」、「秋陽」、「九降風」,才能變成好吃的柿餅。回到教室,孩子們對於柿子園裡的種種還是津津樂道,而對柿子樹的姿態、生長的樣貌、綠葉、橘澄澄的果實,印象愈加清晰,幼兒經由水彩彩繪的合作畫,讓柿子樹大器的呈現於教室內,也讓老師藉此檢視幼兒對於柿子的認知!

 

 

必須經過「九降風」洗禮的另一寶-「新竹米粉」,也是我們學習的另一重頭戲,透過影片的欣賞,讓幼兒了解米粉的製作過程,也知道新竹米粉為什麼有名又好吃,幼兒們親自用米粉包海苔手捲、煮南瓜米粉湯,從挑菜、洗菜、切菜都自己來,這麼有趣的體驗,他們哪有不喜歡的道理?第三寶是「仙草」,我們品嚐了辛苦熬煮快三小時的香甜仙草茶、吃起來QQ、軟軟的仙草奶凍,還有熱呼呼的燒仙草,這可是每位幼兒的最愛呢!另外,利用蘿蔔乾實驗,讓幼兒感受風的變化,每天必須觀察風力大小、溼度及溫度並加以紀錄,間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客家文化】

介紹客家族群的文化,就會讓人聯想到「客家花布」,幼兒藉由「客家花布」發展出一系列的作品:一針一線用花布縫製沙包、裁剪客家花布再加上不同形狀的色紙裝飾,在孩子的巧手與創意下,呈現各種不同風貌的燈籠呢!

 

【新竹風之饗宴】

幼兒們品嚐各式美食後,秉持「呷好道相報」的精神,想開間美食館,邀請其他班級的小朋友來做客,但是「當老闆」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幼兒們必須理解他人需求,替對方安排美食路線及相關服務,一步步的過程,增進幼兒的同理心及邏輯思考能力。

回首這幾個月來,幼兒們在新竹風裡「瘋新竹」,結結實實地接觸了有關「新竹」在地文化的種種,包含:新竹的風(自然景觀)、土(物產)、民(文化)、情(歌謠、客家厘語);在學期的尾聲,一方面希望能讓幼兒們再次檢視整個學期的學習歷程,另方面也讓家長能透過實際的參與,瞭解孩子們在校的學習成效,所以特規畫了「新竹大街」體驗活動,當天賓主盡歡,也為「ㄈㄥ新竹」的學習主題劃下完美的句點。

我們的課程不強調認知層面的學習,幼兒在遊戲中,一點一滴的累積生活經驗。透過遊戲不斷學習「勇於嘗試的堅持」、「歸納、統整及解決問題能力」及「忍受挫折的能力」,期許幼兒在經歷過幼兒園的學習之後,未來更能獨當一面,當一個令人佩服的主人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