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第四期  105年6月15日出刊    June 2016

 
畢業專刊

珊為母親奉上一杯茶-母親節奉茶活動

一個真誠的人

孵出夢幻講座 榮譽榜

活動看板

     
孵出夢幻講座—國文科系列研習
 
   

孵出夢幻講座——國文科系列研習

高中部 陳一綾老師撰稿

熱情的團隊,使一切成為可能

這個學期,我們國文科五位老師——林安英、陳秋雯、陳一綾、吳佩玹和陳學渝,申請了「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轄屬高級中等學校辦理資優教育適性課程專業社群計畫」,組成教師專業社群,藉由開發資優教育適性課程,探索國文課加深、加廣的可能。就在二月獲知經費補助通過之後,意謂著我們將有餘裕邀約作家以及辦理曾經夢想過的各種講座,但也意謂著這學期「不單純」了,不會只有備課、上課的日子。

我們申請計畫時以「現代文學」為主,因為這是學生最樂於親近的主題,所以希望能研擬更多「賞析」的角度,例如:圖像、影像、桌遊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也希望讓教師在專業知能上可以得到往復挹注、醍醐灌頂之效,於是也規劃了與課本作家面對面及資深教師教學示範,藉由專業座談,討論各種課堂所遇疑難雜症。

規劃的活動有四大類:「學與思研習」藉由教師和研究學者的賞析視角,提供詮釋文學的不同途徑;「作家講堂」則邀請作家現身說法,提供「作者本位」的思考。「名師教國文」藉由觀摩友校國文科教師授課及課後晤談,深切討論各種教學現場的問題。而「文學走讀」則以閱讀與走訪為主軸,在校內辦理讀書會,也走出校外,探訪文學地景,了解文本背後的美學現場。

學與思研習,激盪教學新方法

苗栗高中黃琇苓老師,他的講題是〈日光印象〉,藉由黃老師豐富的旅遊經驗,帶領我們進入一段段異國文化之中。而當我們反思如何將旅遊與文學結合時,黃老師早已做好了提案——《苗栗山海經》,結合在地文化的文學走讀,讓學生進行更深刻的在地文化體驗。

聯合報有故事專案總編輯李洛克老師,分享自己從一名網路部落格寫手成為報社專案總編輯的歷程,為我們說明如何從「經營」的角度看待文學,讓教師在文學創作教學上有更實務面的參考。

小說家朱宥勳以〈小說到底說什麼:文本分析的基本原則〉為題,配合精彩生動的影片和文學作品,以實例示範小說技巧的呈現,傳授分析小說的基本原則,讓教師可以實際運用於教學上。

萬芳高中林佳樺老師分享自己在課堂上運用桌遊結合國文教學的經驗,例如:運用反應機制類的桌遊(如撲克牌心臟病),提高學生背誦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背書及分辨經史子集等國學知識的樂趣;以說書人牌卡的圖像思維刺激想像力,並可以自製「文字版說書人」,訓練學生轉化為「文字思維」,運用在寫作上。桌遊不只是提升學習動機的「把戲」,更可以是訓練抽象思維的利器。

名師教國文,風範與典範的學習

麗山高中徐茂瑋老師,在四月的午後,如同一陣和煦暖風,吹進高一三班教室,進行一場既現代又古典的〈孟子選〉教學示範。徐老師以「學思達」教學法,先分組自學,處理基礎文意理解,再搭配精準的提問強化學生的思考,最後抽樣請學生發表,確保每位同學在分組時都能參與討論。

老師在引導段落文意理解時強調「切割」的概念,這是一法通萬法通的理解方式,可適用在各類型的閱讀上,是有效閱讀的必要工具。此外,在仔細聆聽學生的回答中,提出精準問題,修正錯誤概念,使得師生之間的問答有更深刻的效果與釐清觀念。

在這堂沒有經過模擬的課堂裡,也呈現了分組時學生不願意參與討論的情形,只見徐老師彎下身軀,關懷詢問,那謙恭溫暖的舉動,果然軟化了同學的心。

景美女中陳嘉英老師著力於閱讀策略與寫作指導的研究,他的講解總是力透紙背,能讓篇章重現生命力。

這次嘉英老師為我們示範白先勇〈國葬〉一課,這堂課高二二班已先讀過文本,因此本節課呈現的是老師如何總結小說課。

老師先是以「情節」複習全課內容,並以條列方式讓同學看見「一般敘事」與「潛意識敘事」的差別。接著把問題羅列在黑板上,請同學分組回答各題,並書寫在磁性白板上,以便精準回答問題。同學們一一找出小說要素,老師則在各組間對話、釐清觀念,正確定義小說研究上的幾個專有名詞。

在課後的座談上,與會教師熱烈地提出許多教學問題。嘉英老師厚積博發的實力,讓他在延引事例時能取材古今中外,幫助同學,也幫助了我們一層層更深刻理解抽象的概念。

作家講堂,文學大師近在眼前

五月之初,我們邀請了臺灣最懂海洋的廖鴻基老師與我們對談。廖老師是一位靦腆但真摯的人,他的心中有遼闊的大海,因此與之談話,時有大山大海的神清氣闊。

老師的演講投影片是由美麗的照片所構成,那一張張照片都是比夢還真,比海還深的故事,可以看見他成為漁人,在海上討海為生的青澀;也可以看見他成為尋鯨人,在海上不再討海的自信。就在緩緩訴說著這些美好時,投影片上出現了一道問題:當我們吃一碗吻仔魚粥時,吃掉多少尾吻仔魚?這個答案,這個數字,就是臺灣海洋生態最大的浩劫。

透過這次的講座,讓我們對海洋不再只有「一到夏天我要去海邊」的娛樂文化,而能省思「海島居民」靠海為生的尊重與信仰。

五月之末,本學期的壓軸講座,邀請到陳芳明老師為我們講授1980年代的臺灣社會與文學。

1983年,白先勇《孽子》、李昂《殺夫》、廖輝英《不歸路》、陳映真《山路》及田雅各的原住民小說同時在這一年發表,這也預示著同志、女性主義、政治、原住民等邊緣聲音即將成為臺灣文學主流;而弱勢聲音受到關注,正是一個社會走向民主進步的象徵。經歷革命的年代,突破詩意的惆悵,成為入世的哲學家,陳芳明老師始終貫徹自己對人權自由的重視,也同時以知識份子的求真精神注視著現實社會。藉由文學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也因為文學使人的意識型態和解。

文學走讀,閱讀與出走

關於閱讀。這學期我們以讀書會形式,依文體分類閱讀專書:現代詩《善遞饅頭》、現代小說《小說面面觀》及《單車失竊記》,現代散文《煮字為藥》及《寫在課本留白處》,並由社群教師負責導讀,在讀書會上主持提問討論。

關於出走。首先我們前往「明星咖啡屋」,體會早年作家們「點一杯咖啡坐一天」的筆耕生活。在資訊爆炸、強調迅速的現代生活中,聽著鑄字機喀喀叩叩敲出鉛字,讓浮躁的心靈也得以沈澱,這是全台唯一僅存的「日星鑄字行」,聆聽老闆訴說著他對繁體字的堅持,對字體美學的講究,讓我們對漢字有了更嚴正的態度。為了面對期末的混亂忙碌,我們選了一個午後,過秦朝的日子,故宮「秦•俑」特展,陪伴我們回到那個質樸尚實的年代。

逐夢踏實,一層又一層的夢

這學期本來規劃的文學景點,北至宜蘭黃春明百果樹紅磚屋,南至鍾理和文學紀念館,經費和人力都已達成共識,但唯有時間是調不攏的因素,找不到共同時間,無法讓所有有興趣的同仁共襄盛舉,很多路途較遠的文學地景都只能作罷,這實在是一大遺憾,期盼未來能有解決之道。

在經歷了這學期的各種活動後,最強烈的感受還是:唯有熱情,才能成事。感謝教務處給予的行政協助,感謝圖書館及洪淑珍老師策劃兩位作家的主題書展,感謝積極響應活動的老師和同學們,更感謝主辦活動的我們自己,這場夢就要完成了!

105.03.18黃琇苓老師:日光印象

105.03.31李洛克老師:從文學門外漢到總編輯
105.04.29林佳樺老師:桌遊結合國文教學 105.04.15朱宥勳老師:小說到底說什麼
密室解題中…… 仔細端詳說書人牌卡,老師們都好認真!

105.04.21徐茂瑋老師:教學示範

105.04.21徐茂瑋老師:課後座談會

105.05.19陳嘉英老師:教學示範

105.05.19陳嘉英老師:課後座談會

105.05.06廖鴻基老師:人與海的對話

廖鴻基老師參觀圖書館書展

105.05.26陳芳明老師:80年代臺灣社會與文學

陳芳明老師與國文科同仁合照

105.02.16文學走讀:日星鑄字行

105.04.07文學走讀:明星咖啡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