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第  102年3月15日出刊  March 2013

 
迎接與開創

導火紙的祝福

開學走春

英文拼字大賽 祥獅獻瑞 藝術與人文的饗宴 榮譽榜

活動看板

     
藝術與人文的饗宴
 
   

藝術與人文的饗宴

-參觀《米開朗基羅特展》與二二八紀念館心得-

高中部二年1班

張中惠老師修訂

      

大衛像                              大衛的表情

在米開朗基羅特展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創世紀》中的德爾菲巫女。巫女是古希臘羅馬的女先知,她們與先知一樣,預測救世主的降臨,而德爾菲側望的眼神,則暗示她在頂篷壁畫中看見了自己的預言。我認為她具靈性的雙眸散發出成熟女性洞察世事的練達,以及預知未來的睿智,卻不失青春少女的純真。

《羅馬聖殤》則流露出聖母對逝世兒子的不捨,此作品的雕工細緻,除了極具宗教意涵,更將人性的情感表露無遺,我想在場的所有人都會被那悲戚的氛圍所感染吧!(林怡君)

補假那天,很幸運地跟著高二五班的同學一起去台北,上午參觀了米開朗基羅展,下午參訪了二二八紀念館。

在歷史博物館的門口,就可以看到仿製的大衛像,高高的聳立在那邊,令人一眼就知道這是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展覽。雖然裡頭只有手稿是真跡,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文藝復興氣息。在展出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作品,分別是:《半人馬之戰》、《聖殤》以及《酒神》。《半人馬之戰》我看到的是人和「人馬」打鬥在一起,根本無法分辨敵我。這讓我想到:當人們憤怒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無法理性的看清事實。因此,這部作品給我很深的體悟,告訴我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而是要做懂得管理心情、分辨是非的智者。《聖喪》裡頭的聖母瑪利亞,即使知道愛子耶穌終究要將自己奉獻給世人,雖有不捨,她依然慈愛得將耶穌抱在懷裡,露出淡淡的微笑,彷彿對著耶穌說:「辛苦了,孩子,安息吧!」聖母的臉龐在燈光下顯得更加溫藹,令人為之動容。《酒神》挺著一個大大的肚子,頭上掛滿葡萄,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某位懷孕的女神呢!直到聽完解說員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一位男神!他的姿態散發出風流瀟灑的氣質,可以看得出來他已經醉了。酒神之醉在於葡萄美酒之間,而我則陶醉在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饗宴裡。能有機會與米開朗基羅在上午有個小約會,真的是令我大開眼界!

下午,我們來到二二八紀念館,先欣賞一部八年前拍的二二八紀錄片。那部影片非常精彩,彷彿把歷史課本中無聊乏味的內容,活生生地展現出來,可怕的殺戮、國民君的殘暴,最重要的,還有台灣人民的無奈,全都透過這部紀錄片慢慢的陳述,告訴我,能有現在自由、民主的生活,著實得來不易!我記得副館長說:「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祖先們用汗、用血,辛苦爭取而來的。」牆上甚至還掛滿殉難者的名字和履歷,數量多至可以掛滿整個紀念館。真令人難以想像,民國初年人們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而又擁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帶給子孫幸福的生活。結束參觀後,我深深的覺得,能生為台灣人是多麼的令人驕傲!

回到學校後,我卻覺得比平時上課還要累人,也許是走了一整天的路,腳有點酸了,更有可能是載了滿滿的收穫回家,知識的份量比去程又多了一些。即使身體有點累了,我的心卻一點也不累,反而很開心又學到這麼多前人的智慧。真的很感謝文蓉老師帶我們一起去旅行,希望下次二、三、四班的同學也跟我們一起來一趟意義非凡的心靈之旅!(邱意涵)

二月二十三日,本來清朗的假日沒有因為補課而瀰漫著淡淡哀傷。因為等著我的不是切成一塊塊的一天,而是歷史、藝術和文化。

台北歷史博物館的特展,讓我無法不佩服米開朗基羅!他的大衛像和酒神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大衛的肌肉線條,酒神的迷濛不羈,很難想像是由一塊冰冷的石頭雕刻出來的。還有聖殤,聖母失子之苦,耶穌在她懷中垂下無力的右手,她抱著的不僅僅是個孩子,更是她的愛,她的痛。

之後的二二八紀念館,我在看到受難者之牆和後面受害者家屬的自白書時,眼眶有些泛紅。特別是注意到有些受害者和我年紀差不多大,比我年紀小也不少。現在的我很難去想像當時的畫面和情況,但是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反抗的鬥士,是他們的鮮血,他們的勇氣,才造就了現在的台灣。(陳怡君)

米開朗基羅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踏進館場內之前,我所看到的大衛像,大約兩百公尺高,大衛的眼神非常有殺氣而堅定,全身緊繃的肌肉和血管看得一清二楚,他手上拿著石子準備擊殺巨人哥利亞,我好喜歡米開朗基羅把那種「肌肉」之美凸顯出來,而且我覺得大衛的身材超級健壯,只有用裸體才能看出來啊!如果讓大衛穿上盔甲就看不見了!還有跟之前其他作家的作品不同,通常表達這個作品時,會把巨人的頭刻在大衛身旁,用來表達大衛殺死哥利亞的英勇,不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不用這種手法也可以詮釋出大衛的英勇,讓人忍不住停下來跟他拍張照!

回到家後總是會想起在二二八紀念館所看到的影片與資料,這比米開朗基羅展更讓我震撼,在時代的洪流之下,我們年輕的這一代早已忘記白色恐怖的傷痛了,能見到的大概就是歷史課本的圖片和文字,若非親身經歷過,很難感同身受,讓我最不能忘掉的就是施儒珍之牆,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自囚行為,十八年的自囚只因為政府的迫害,導致無辜的老百姓與社會的精英份子命喪黃泉,施儒珍之牆是施儒珍的弟弟為了幫助哥哥躲避政府,特意製造出來的密室,這有點像是安妮日記裡的情節,不過這兩件都是真實的歷史,都是政府去迫害人民,一個是國民黨要剷除共產黨,另一個是德國人要剷除猶太人;而施儒珍之牆就只有一個狹窄的床,尿桶和遞飯的碗,那種不舒服的程度讓我看了呼吸急促,實在是太讓我訝異了,原來現在如此和平的台灣,以前竟然是這種情形,又想到現在的我們是何等的幸福,看到過後難以忘懷,雖然現在二二八對大部分的年輕人而言,是個撿到的假日,但我參觀後我的想法有所改變,二二八不再是個普通的假日,我想要把這個歷史永遠記在腦海中,讓後代了解到今日的和平是以前人的奮鬥的成果!(鍾旻家)

「什麼?他們要出去玩了?」在別班羨慕的眼光下,我們在星期六補課這一天坐上遊覽車,開始一段藝術與人文的饗宴。

今年很難得能邀請到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來台展出,雖然展場中都是他人臨摹的複製品,還是給予我視覺上極大的震撼。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專攻雕刻,最著名的卻是他在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上創作的溼壁畫,是位令人嘖嘖稱奇的天才。不過看完展覽,我覺得雕塑的確比繪畫更加生動、更展現出米氏的功力,尤其是「瀕死的奴隸」雕像,身體姿勢撩人,眼神中卻透露淡淡的哀愁;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幾可亂真,讓我一開始以為那是真的衣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期待哪天拉斐爾的作品也能在台灣展出!

下午,我們來到二二八紀念館,這是在兩年前新開的「人權紀念館」,具有台灣人權發展的象徵意義。衣進入館內,就被那古典的建築風格深深吸引,所有的柱子、擺設都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長廊。我們首先看了一部50分鐘的二二八事件記錄片,內容十分寫實,令人鼻酸,尤其是看到台籍政治人物接連遭到殺害,心中更是升起一股源源不斷的悲慟。後來,在館內看到一面寫滿受難者名單的牆,有男有女,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和我們一樣正值青春年華,有的更是在年幼時就遭到流彈波及而亡。因為政府的處理不當,這麼多人就這樣撒手人寰,從此天人永隔,果真是一道深深的「時代的傷痕」。

最後,我在館內寫了一張祈福卡,希望台灣人能放下過去的悲傷,放下種族的隔閡,攜手向美好的未來邁進。(陳彥霖)

這次走訪兩個深具意義的展覽,實在非常幸運。在米開朗基羅所有的藝術創作中,我最驚艷的不是他的雕刻,不是他的畫作,也不是他所設計的建築,反而是他的詩作。他所寫的十四行詩,讀起來像是在讚美神,卻又像對愛人表達愛意,仔細一瞧又發掘好像是渴望自己的藝術成就能一次次突破、能被認可。我感覺到這位和我相隔五百年藝術家的靈魂,不是從其他作品,而是文字。我突然感覺到那個文藝復興時代的氛圍,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正慢慢轉變,這段文字,就是當時的人們對時代下的最好的註解。

而在二二八和平紀念館中,我第一次看到許多我不曾看過、聽過的事實。我也體認到,有許多事是課本不曾寫過的。或許我同時也看到了很多極端的立場,但相較於無知,這些不同的聲音提醒我們思考:歷史該被緬懷,仇恨也該放下。在展場的最後,我看到許多祝福卡,寫著「台灣加油!」。我也很高興這段歷史在最後是領著我們往更好的未來。(陳柏瑜)

二二八紀念館的館長廖繼斌先生親自接待實中師生

柳照遠先生解說228事件

古翊萱手繪藝文之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