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教育部推動107課綱,鼓勵各學校開設多元選修課程,讓學生能適性學習,進而找到自己的志趣與志業。雙語部中文科,順應這樣的理念,在104重新檢視中文課程,並且在105學年度開始將課程劃分為專為外國學生設計的華語課程,與一般學生的國語文課程。在一般國語文課程裡,針對9-12年級學生,中文程度在八年級以上的學生,我們開設了初級選修課程與進階選課程。


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
104學年度堪稱是中文科最繁忙卻也最豐收的一年!
過去,雙語部的中文課程採用的是國內的國語(文)教科書,艱澀的內容與繁瑣的注釋,常常削減了學生學中文的興致,甚至讓不少學生視學中文為畏途。為了規畫中文科新課程地圖,老師們每1-2週利用學科會議時間,分為華語教學組與一般國語文教學組兩組,進行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制定。華語教學組的老師,參考了WLCS(World
Language Content Standards) 以及 CEFR(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制定了CSL(華語作為第二學習語)課程的課程目標。AP課程則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所公布的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的課程內涵,詳細而明確地確立了雙語部的AP
中文課程標準。一般國語文教學組的老師,則審視教育部所公布的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程綱要,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微幅調整了小一到八年級的國語文課程標準,以符合雙語部的教學現況使用。
此外,在中文學習時數方面,我們也做了調整:國小階段維持每週6小時、國中階段增加為每週6小時,以及高中選修每週4小時。因應課程時數的調整,同時希望能提升學生的中文課外閱讀,針對學習不同階段,老師們也規劃了與課程相應的課外閱讀讀本(詳如下表一)。
學習階段 |
課外閱讀文本 |
Gr. 1-2 |
《中國神話故事》、《中國神仙故事》 |
Gr.3-4 |
《旅行寶島˙eye台灣系列叢書》、《童年印象.傳統節日》 |
Gr. 5-6 |
《三國演義》、《西遊記》 |
Gr.7-8 |
《少年讀史紀》 |
與上述課程標準制定同時進行的,是高中階段中文選修課程的研擬。為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與熱忱,中文科的老師們每個人都依據自己的專長,開設不同主題的選修課程(內容詳如表一、表二),內容從初階的創意寫作、中國文字的演進與藝術、書法習寫、中國古典寓言故事、現代散文、小說等等,到進階課程以中國文學主題為主軸的先秦典籍選讀、古典短篇小說、唐宋古文以及當代的短篇小說,內容跳脫教科書的框架,包羅萬象。透過選修課的機制,我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領域與專題,透過專題學習的模式,讓學生有機會可以學得更精深。


初階選修課程(表一)
黃美惠老師 |
華文寫作:和自己面對面 |
魚書宇老師 |
說故事的藝術:寓言中的智慧與趣味 |
王彩齡老師 |
< 愛情,學分>致文學家 |
李慧中老師 |
文字的故事:中文文字的書寫藝術及文字研究 |
陳文英老師 |
散文和小小說的研讀 |
進階選修課程(表二)
鄭貴立老師 |
先秦文學選讀 |
朱宜琪老師 |
當代小說選讀 |
劉懷襄老師 |
唐宋文選 |
張雅茵老師 |
古典小說選讀 |
陳貞合老師 |
當代散文選 |
謝慧綺老師 |
雅韻薪傳:韻文賞析與吟唱 /
雅韻再傳 |
金敏老師 |
五四文選 |


中文課變好玩了
經過一年的中文選修課程,多數的學生都認為中文課變有趣了!例如,在慧中老師的<文字的故事:中文文字的書寫藝術及文字研究>課堂中,學生透過欣賞碑帖,一方面了解文字演進的樣子;另一方面也透過欣賞與分析,歸納出不同字體的特色。課堂中,學生習寫書法,老師也帶領同學閱讀碑帖的內容,同學表示:「寫國字不再是苦差事,從寫毛字的過程,可以練習毛筆的運筆,認識中國的藝術,上課變好玩了!」同學除了可以自己寫春聯,還篆刻自己的印章呢!


唐詩除了背誦 ,還能怎麼學?
在慧綺老師的雅韻新傳課程裡
,同學透過吟詠,認識古典韻文的音律;配合古樂,歌詠古詞。此外,老師也教導同學古詩的格律,引導古典詩詞創作,同學們還將自己的作品用書法寫下來呢!
翻轉浪潮來襲
除了課程內容的改變,我們也鼓勵老師,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強化口說與書寫表達的訓練。美惠老師的<創意寫作>課裡,老師帶來各式各樣的素材,讓同學在小組裡頭,透過各種感官經驗的分享,腦力激盪,生發各式各樣的寫作靈感。宜琪老師、雅茵老師、懷襄老師,也融入了學思達的教學法,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帶領討論,並且將所學得的語文技巧,應用在生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