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第四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Jun.  2003

     頁                                
.

.

.

. ..
..

「 學 習 型 組 織 」 在 實 小 ∼ 

 
樂見「快樂學習營」深耕、播種

◎家長 李麗玲(營長)、吳琭思整理

     

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配合教育部民國87年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於民國91年暑假辦理為期十週的「新竹市學校社區『學習型組織』活化推動計畫種子培訓」,國小部有張美稚、李麗玲、鄭良儀、賴素完四位家長及童小玲、謝旻桂、李月瑛、陳瑩珊四位老師參加第一階段的種子培訓。課程結訓後,91學年度上學期由這四位種子家長回學校推動「學習型組織」;進入第二階段「宣導與組織運作期」,10月7日於國小部兒輔中心,由樂阿姨組長張美稚召集一群溫馨媽媽成立「快樂學習營」,並在侯斐媛的指導下,結合學校資源、家長專才及教育中心的經費補助,規劃一系列的學習課程;對內進行培訓課程,以凝聚組織力量,對外舉辦宣導型的講座,以吸納更多熱心人士為學校、社區學習型家庭願景而共同努力。

學習型組織不論是在國際或國內的企業界都已積極推展,能夠受到廣泛的注意應歸功於1990年美國管理學家彼得聖吉教授提出五項修練:(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願景、(四)團隊學習、(五)系統思考。

放諸於「快樂學習營」,即是激發組織內的成員建立個人願景,運用潛意識,保持創造性張力,並時時反觀自省,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不同的想法,透過團隊學習,善用深度對話、討論與練習,讓思想充分自由的交流,再以整體觀塑造團體圖像,思索組織的運作方式,訂定共同的目標及工作方向,讓組織更能永續發展。因此我們研定出每星期一的早上是成員聚會學習的時間,課程的設計有兩大主軸:(一)自我探索及諮商輔導知能;(二)兒童發展及親子共學。為期十週的研習課程,不但建構學習型組織理念,更激發家長自主學習,推動家庭共學,從學習型家庭活動出發,到活化學校社區,建立學習的資源網絡。

以下是溫馨媽媽們參與「快樂學習營」的心得分享:

推動願景的群體效果,如同十根筷子,外力很難毀損一樣,希望營隊顯現組織效果。

∼張美姝 (5年1班家長

 

九十一年暑假結訓後的成員種籽分佈各學校及社區,針對參與成員及環境的需求,安排課程學習成長,除了利己利人外,更能使組織〝代代相傳〞永續經營。

這些日子裡,每位成員不同的付出、成長與收穫,彼此間更加瞭解與熟悉,使得這群原本沒有〝關係〞的家長們進而有了〝關係〞,當遇到意見相左、看法不一或面臨組織運作困難時,成員間的互動自然形成一種〝沒關係〞的默契,互相體諒與包容,甚而改變自己原有的執著,煥然一新。相信這一切的轉變在於每位成員的用心與細膩。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文化成長背景,要達成共識實不易。很珍惜這份團體的機緣與彼此的默契,願我們這些待發芽的種籽們經過施肥(信心、順利、希望、溫馨)及風吹日曬(挫折、困難、失望、冷淡)行光合作用後成長與茁壯。而這一份福田更歡迎有興趣者一起來播種。

∼張美稚(前任營長,5年5班家長)

 

親子共學課程將普通玩具變化出多種有趣的教材,激發個人的想像力及創新力,並應用到生活各個層面,增加學習的成效和親子共學的樂趣。另外的收穫是藉由活動的執行,成員間同質性高,彼此更易溝通,有助於組織的運作。

∼賴素完(5年7班家長)

 

個體差異分類及教學遊戲化,對於團輔工作幫助極大,且參與學習型組織之活動,可聯繫志工情誼,藉著營隊學習讓媽媽們各展所長,發掘更多學習型組織的種子,讓團輔的工作能持續成長,小朋友得以學習管理情緒,快樂成長,社會更和諧。

 ∼張嫻姿(5年7班家長)

 

以「家庭教育中心輔導員」的角色,欣見其推動學校社區學習型組織,但隨之擔心實小這些婆婆媽媽果真能做得來、行得通嗎? 10月7日看著倉促成軍的媽媽們七嘴八舌地規劃出一系列課程。若不是親自參與其間,是無法想像這群媽媽們竟然各個身懷絕技;有具備心理學專長者、有社工科班出身者、有精於結構分析者、也有擅於財務會計者…每一位都散發能量;在不耽誤職場工作和家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時間規劃聯絡,三更半夜挑燈夜戰的情形時而有之。感動之餘,我彷彿看到他們每個人頭上都有著光環。

一群態度積極又學養豐富的學習夥伴,共同規劃符合成員需求的學習方案,爭取到家庭教育中心的經費和學校資源,得以每個星期一早上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知識和智慧的饗宴,歡迎大家一起來!

 ∼侯斐媛(4年6班家長)

 

我雖然在工作,但寧可犧牲下班時間補班,也要盡可能的參與每星期一上午聚會,汲取新知。有些課程由組織的成員主導上課,分享其專業智能,有些則是聘請專業老師指導。

「快樂學習營 」的目的,期望把中小學的老師、家長匯聚成一股強有力的能量,建立團隊學習,導出學習快樂的善循環( 1+1 )n ,傳播快樂學習的訊息與成果,落實向上創新的生命教育。歡迎有志者加入行列。

自我覺察的課程中,從「角色扮演」、成員互填對別人的第一印象到個人的四種特質(掌握型、影響型、穩定型、謹慎型),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彈性地調整自己成為一個獨特、健全的個人。
親子共學課程把學到的東西拿出來和孩子玩,家庭生活自此變得精彩有趣。在送孩子上學的途中,玩過往的車牌號碼,把後面四個數字加減乘除等於 24。拿出以前的積木和孩子排序,或撲克牌對對碰玩記憶,或做合成操及創造操等,真的有趣又好玩!

 ∼吳琭思(3年6班家長)

 

以成員為種子,讓影響力發揮學習型組織的功效,吸引更多的志工參與其中。

∼焉曰柔 (3年6班家長)

 

認識學習型家庭的緣起與方向,帶領組織成員認識與凝聚, 讓大家打破陌生的界限,激勵向上,期能推及於學校及社區。

∼林嘉瑩(3年7班家長)

 

從人格特質測驗中學習如何與各類型的孩子和睦相處,應用積極聆聽的方法,了解溝通絆腳石的應對方式,提昇互動效能,受益良多。希望能有更多成員參與,由學校影響家庭,由家庭推廣到社區,建立一個溫馨的社區及安定的社會。

∼董晉豐(3年7班家長)

 

從心理測驗中了解自己與週遭的人,進而和睦相處;從諮商技巧中,了解初次諮商時,傳達瞭解與關心,引導案主將問題具體化,可有效正確進行諮商工作。從記憶力與認知發展課程裡,瞭解記憶的過程,促進孩子語文能力的培養。希望營隊能繼續發展,增進成員之成熟及學習更多的親職技巧。

 ∼林以慈 (2年3班家長)

 

課程設計多元、豐富且實用,組織中的每位成員皆有熱忱,也能獨當一面。希望營隊運作能持續不斷,凝聚共識,把熱忱與關懷放送至有需要的地方,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成員加入,在團隊學習的催化下,更快樂、自信、積極成長。

∼鄭良儀(1年5班家長)

 

課程參與中促發成員自我覺察及相互學習,產生加乘的學習效應,希望能增加成員交流的機會,從學校拓展到家庭,讓每一個家庭結合起來,帶動社區運作,形成更多的連結,人人受教育,家家皆成長。

 ∼胡勝梅(1年5班家長)

 

此次最大的收獲為心理諮商及親子共學,將多元化思想融入團體,拓展家庭與老師寓教於樂的視野。心理諮商的啟蒙增進成員溝通能力,加強心理輔導的能力,未來希望有更多家長參與,共同認識親子串聯家庭和學校的重要,藉由親身參與志工活動,更強化孩子與學校的連結。

∼金素荃(1年7班家長)

 

(編者按: 原《每月一樹》專欄因本期稿擠,暫停一期,敬請見諒。)

↑ Top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