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第  100年01月15日出刊  January 2011

 
「心」的重陽節

科學FUN輕鬆

苑裡割稻趣

「愛與關懷」活動

校園密碼觀察

郭安哲英文演講心得

榮譽榜

活動看板

 
科學FUN輕鬆
 
   

科學FUN輕鬆----2010「行舟大賽」總動員

 

指導老師:陳元彰老師、賴奕帆老師、游彥辰老師

編輯.攝影:劉玲秀老師、莊添丁老師

【緣起】

    讓學生經由動手製作,培養團隊合作,發揮創意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是實驗中學科

學教育的主要教學理念。在這個理念之下,本校自然科教師團隊開發出許多獨具特色的創意

教學活動,例如:「虎膽妙算」理化闖關遊戲、「資優班水球大對抗」……等等。「行舟

大賽」即是本校兩位資深物理老師——陳金楓老師和陳元彰老師,所開發出來的創意課程。

    參加這項活動的對象是高中一、二年級的數理資優班同學和高二物理選修課程的同學。

在活動過程中,老師會利用課餘時間先進行基本理論課程的講解,之後,學生便各自分組,

組隊報名參加。各組學生都使出渾身解數,利用簡單材料和工具,動手做出成品,結合理論

與創意,成果令人驚豔!

    2010年行舟大賽,在教育部「資優教育方案」的經費支援下,由陳元彰老師、賴奕帆老師和游彥辰老師共同規劃和指導,同學踴躍參賽的盛況一如往昔,各組製作的作品依然創意十足。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項頗具特色的活動,於是我們製作這一次的「行舟大賽」專輯。

 

【設計理念】

設計一艘潛水艇,在設計方面必須注意幾個重點:

1.      機體密度 潛水艇之所以可以在水中漫步,基本要點是其艇身密度與水相近,由於比賽當下的水質狀況不一,因此同學必須設計一艘可以因比賽場地而微調密度的潛水艇。

2.      機體動力 潛水艇在行進過程中,會受到浮力、重力、引擎推力、液體阻力等作用,設計動力均勻潛水艇才可穩定前進。

3.      機體阻力 一艘流線型的潛水艇,不僅可減少阻力,更可以避免機體受力不均而旋轉,且減少阻力,亦可增加前進的速度。

4.      設計創意 要達到以上的要求,不僅是要有基本的物理概念,唯有同學們發揮自己的創意,以及不間斷的嘗試,方能設計出一艘滿意的潛水艇。

 

比賽規則

課程進行方式

規則說明→設計理念說明→繳交各組設計圖→進行實作→測試機體→正式上場

競賽項目

A.  距:在規定水道內,船體完全沒入水面下並不碰觸池底所成行駛的最大長度。

1.初賽(1公尺)資格賽,通過者進晉級複賽。

2.複賽(2公尺)資格賽,通過者進晉級決賽。

3.進入決賽,依據比賽結果,錄取最佳成績前五名。

B.  速:在規定距離(1公尺),船體完全沒入水面下並不碰觸池底所成行駛的最短時間。

材料規範

A. 動力源限定由主辦單位提供之31.5V電池(2),檢錄完成後發放,其餘材料、形式不拘。

B. 不可使用危險物品,操作時不能造成任何汙染。

  

【優勝隊伍作品分享】

1.     我是天才隊

高一吳雨葳 駱為庭 邱俊棠 張育翔    文:吳雨葳

 

運動會補假那天,為了兩天後的行舟大賽,幾乎全班都來到學校,而我們這組至更是「準時」八點到校,準備接受一整天「物理實驗」的洗禮。在教室集合之後,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們只能呆坐在那兒,偶爾有人提出零星瑣碎的意見,而桌上所擺設的道具有:統一Uni-Water的瓶身、巨無霸12V防水馬達、兩片珍珠板、熱熔槍、幾條短電線、螺旋槳、四個普通馬達、向別組借來的電池盒、四顆1.5V電池、兩顆12V電池、膠布、膠帶、從回收筒翻出來的蘋果西打上半瓶身。在白白耗費一小時後,眼看這樣不是辦法,我們只好將計就計,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也因為這樣在製作過程當我們嘗試了無數種方法,想當然也浪費了許多時間,例如一開始由於閃光哥為了要有完美的「流線型」,堅持不要切斷統一Uni-Water的瓶身,於是我們決定讓馬達裝在瓶底處,卻單單為了把馬達中心軸套進瓶底洞裡用磁鐵條調整了大半天,之後又為了螺旋槳無法穩固的套在馬達上,而把能看到的所有原子筆的筆管都切下來試,等一切弄好之後,問題又來了:那電池要裝在哪哩?!最後這些先前的努力都被我們捨棄了。接下來進行趴兔的嘗試,閃光哥忍痛把瓶身剖半,把蘋果西打的頭組裝上去,再將電池盒黏在瓶子外,電線從切割處伸進瓶子連接馬達,再用熱熔膠把所有的縫封起,瓶身的工作總算是大功告成了。

  

  下一階段我們開始調整的重量和重心使它能夠在水中不浮也不沉,卻又是另一段災難的開始……。我們讓船進行水中的「初體驗」,卻發生了三個問題:船會浮在水面上且會進水,還有它會進行「圓周運動」。首先針對圓周運動的問題,我們在船尾加上導流板,成功地改善。然而會進水的問題,儘管我們使用熱熔膠裹阿裹阿裹,就是解決不了,再加上船會浮起,於是我們決定改變方法,讓船整個進水,再加石頭改變重量。這時大災難發生了──丟進去瓶子的石頭太大顆又有稜角,拿不出來了!!於是閃光哥又忍痛地在蘋果西打的瓶身挖一個洞……。接下來的塞小氣球加上石頭的想法也失敗了,這時已只剩我和閃光兩個組員,再加上那時已經接近五點鐘的「放學時間」,我們索性乾脆讓船不加任何東西、全部裝水──大感意外地,我們可愛的船兒,也就是上圖那最後的成品,筆直地慢慢前進……

  這次的活動給了我一些有趣的體驗和教訓,讓我了解到任何的東西一定要事前有所準備,還有團隊中必須有一個領導人物來支配組員和統一想法,並且做出最正確的抉擇。誠實點來說,我們這次的表現其實多少有點運氣的成分在,但是我們確實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心血,最後能夠有這種成果當然我們感到很開心,先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     黃金梅莉號

高二4 江宜臻、李雅樺、廖仲文、羅宜平   文:羅宜平

我們的行舟取名為「黃金梅莉號」,名字的構想來自航海王,設計理念就是希望有一艘能夠簡潔但又不失美感的行舟。我們使用珍珠板當行舟的主體,在船體上加上螺絲及螺帽之後,便可以自由的調整重量,控制它在水中的位置,藉以解決行舟冒出水面或是碰到池底的問題了。動力方面,我們使用水中馬達,此材料既可以防水,避免電池直接浸入水中,也可以運用前方的舵調整船身方向。最後,我們加上一些可愛的小裝飾就完成我們的行舟了。

 

 

 

3.     滄焰隊

高一4 李貞儀、孫建育、劉瑀  文:侯均頤

這個小潛艇並不是我們主要努力研究的目標,因為有趣,把隨意想到的點子用簡單的材料製作出來,擺著當作備胎。沒想到其他花很多心力製作的潛艇,不是因為重量分佈不均而導致前後高低不同,就是會原地打轉,沉入水底,都不如這個小潛艇走得又快、又直、又穩,因此最後就使用它參賽。

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我們在防水馬達上加裝一片厚約1cm的保麗龍板,以產生足夠的浮力,使潛艇在行進時不下墜;為了增加潛艇的速度,保麗龍板也設計成前端尖形樣式,而為了使潛艇能沉於水面下,我們以重量集中、底部平滑易推疊而較不易掉落的硬幣逐漸加在保麗龍板上方,經過多次的實驗嘗試、觀察與討論後,終於決定以110( 2 *50元,1* 10),硬幣向下施力以平衡保麗龍板產生的浮力,使潛艇恰能在水面下方一點點處前進。最後調整後面方向舵的角度,使潛艇能順利直線前進,避免原地繞圈圈

在試驗此潛艇時並非一帆風順,小潛艇很容易因速度快而前端衝出水面,所以我們不斷調整其上面錢幣的重量和位置,使整個船都能潛在水下,但我們直到比賽都不能克服一個困難:那就是潛艇太輕,容易受風和波浪影響,這也導致我們的比賽結果不如預期。

 

 

4. Nuclear Propelled Submarine

高二陳柏佑 黃咸誌 石奕心 徐翊祥 文:徐翊祥

  談到做潛水艇,還真是一門學問!結合了細緻優雅的白努力方程式、唯妙難以捉摸的雷諾常數、在來上一段博妙精深的機械動力學,潛水艇就大功告成了。

  真是一派胡言!

  其實"行舟大賽"要追求的不是潛最快、潛最深的潛艇,只是要追求一個簡單的"穩"字--因為縱使再快、再精緻的潛艇,一旦不穩,別說得名,或許連終點都無法通過。因此,漫長的製造和測試過程就開始了。為了使架構更穩固,我們選擇了鋸開的保特瓶做為船身,希望通過中間的水流可以達到穩定的作用。接著在經過連串諸如此類的測試、修正,造出了一台賣相不佳,但是能穩定行駛的小艇。

  行舟大賽一方面力給了我們一個好機會可以自己動手做,臨場應變的機會(總不能期待潛水艇狀況永遠良好),讓我們驚覺原來有許多課堂外的知識等著我們學習;另一方面也是連繫大家感情的好活動,依稀記得,當年與好友、學弟們在西風中、吃著湯圓的熱血。

 

【活動總評】

在比賽過程中,同學最主要的困難是,它們的機體並沒有正式在廣大的游泳池中練習,潛水艇在水槽中的狀況與正式在游泳池中行進的狀況不一,此時就要考驗同學們臨場反應,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將機體狀況微調到最好,獲得最佳成績,建議同學先在家中浴缸演練無誤後,才能進行正式比賽。根據比賽要點,同學應先使潛艇能穩定在水中前進、再求航行速度增快、最後才是花心思改善造型,如此才不會本末倒置!

 

活動集錦

 

 

賴奕帆老師講解比賽規則

團隊合作共商大計

 

 

游彥辰老師點兵

快樂出帆

 

 

蓄勢待發

參賽作品展示1

 

 

參賽作品展示2

參賽作品展示3

同學踴躍參賽的盛況一如往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