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實中園地 第廿五卷第三期
P. 11
The Newsletter of NEHS 109年第25卷第3期 實中園地
了,課餘的閒暇時光實在是不想再碰書,於是對網路的依賴幾乎取代了我對書本的興趣。但幾過這
次的參訪以及志工體驗後,我覺得我好像對書店、書籍又有點興趣了。我在書展最有興趣的一本書
是「哲學哲學雞蛋糕:給動腦偏執狂的娛樂零嘴」。我自己本身對哲學、心理學這種東西還滿有興
趣的,無厘頭的書名以及看起來很誘人的封面,使我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裡面講的哲學道理
很廣泛,而且也很輕鬆有趣。
這個書展比以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多了「午間短講」這個環節,從筆耕小書店店主講述獨立
書店是什麼,到請來了香港銅鑼灣書店的前店長林榮基先生,談論想找回自由的香港,演講的範圍
從鄰近的街坊,到國外的香港,演講深度從淺到深,應有盡有,是我覺得這次書展很成功的地方。
而籌辦這次書展活動的主要因素,除了想讓學校的學生們多看看書之外,主要就是想推廣獨
立書店這個概念。我很支持獨立書店,是因為它有著獨一無二的特色,而且幾乎找不到任何一間形
象、風格重疊的店,因為每一家書店反映出來的,是每一個獨特的店主的喜好以及品味,有別於連
鎖書店的風格單一、制式化,獨立書店更有「人情味」。
獨立書店的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認為可以從小地方做起,比如說像這次活動一樣,與
周圍的學校合作,辦書展、演講等,或是經由發達的網際網路來推廣行銷,還可以與新聞媒體、導
演合作,拍出像「書店裡的影像詩」那樣的紀錄片或是報導,都是推廣獨立書店的可行方法。
這次的書展活動以及筆耕小書店的參訪活動,除了讓我認識獨立書店是什麼之外,也透過午間
短講增廣了我的見聞,可謂收穫滿滿。(M205張芳瑜)
實驗中學的午飯時間,總是熱鬧無比。而這週的中午,筆耕小書店為我們中庭新增了新的樣
態——主題短講。學生們來來往往,有的路過時好奇瞥向講者,有的席地而坐邊聽邊吃午餐,人潮
時大時小。我在週五時提著便當坐下時,現場只有四五名學生停留。
這時我意識到「宣傳」的重要性。禮拜三時,學校廣播了銅鑼灣書店店長要短講的消息。學生
們踴躍參與,在書攤前坐了五排。不得不令人感嘆,一個人事物背後的強烈故事能有多大號召力。
如果讓更多人知道每間獨立書店的故事,是否會有更多人對這些小小書店產生關注呢?(H101顏格
格)
3/25星期三小記:走至攤位,戴著鴨舌帽、頭髮斑白微捲的林榮基先生便親切地跟我交談。他
似乎以為我是90後的年輕人,便推薦我一本香港1990年代的生活記錄散文。演講開始,濃厚的鄉音
初聽難以辨識,但也能逐漸用重複出現的字詞來辨識。想停了好幾遍「北盧」才恍然大悟是指「比
如」啊!演講中,林榮基先生談及香港失去的自由和培植文化認同的重要。他直言不諱自己就是個
臺獨、港獨分子,也希望大家不要遺忘台灣如今的自由得來不易,是由多少前人的血淚犧牲換來
的。聽完演講,內心縈繞某種輕盈卻堅定的信念:人們不該逃避真正渴求的事物,忌諱政治、忽視
實際存在的打壓和不公。耽於歲月靜好的假象,卻不知只是有人替你負隅前行。也許會有恐懼也許
充滿失落和茫然,但正視自己的願望絕不會是錯誤的。
3/26星期四小記:店長小姐談到獨立書店的特色之一是店員會去觀察客人的喜好,針對不同人推
薦
11 校園書展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