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米食-DIY

六年四班 李和純老師


「什麼是『齊粑』啊?」
「什麼是『竹蟬』呢?」
孩子們看著吳麗娟老師精心設計的「闖關單」,傳出了一陣陣的驚呼,也丟出了一個個的問號,不僅要「闖關」;還得要限時「跑站」。當杵、臼交鳴聲響起,撞擊出孩子們一串串歡笑的火花,交融入蒸熟的糯米之中,愈來愈Q、愈軟、...,滿載更多的期待。
考完期末考,用一整個上午,請來專家,支最低的消費,我們個個收穫滿行囊。真的是有吃、有玩、還可帶著走。而學校鄉土課程的教化,早已不言而喻,並藉著每一個動手操作的流程,深植於孩子們心中......。

 

六年四班 施冠帆


當看著白白軟軟的「齊粑」出現在眼前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全班奮力拿著杵、臼敲打「齊粑」的畫面......。
上午,全班一邊看著杵和臼發愣,一邊聽著師傅的解說,了解如何做「齊粑」,之後,全班就沉迷於做「齊粑」的歡樂中,加油聲、歡笑聲和杵與臼的共鳴,把現場的情緒帶到最高潮。直到現在,那優美的旋律還環繞在我的耳際中......。
想到這,臉上會情不自禁微笑起來,那一幕幕的景象使我無法忘記;那一聲聲的加油讓我難忘,當然,那入口香甜的好滋味,更是令我齒頰留香、久久不散。


六年四班 余曉峰


在一片嗡嗡聲中,可以清楚的聽見成功的竹蟬聲,但也可以聽見少數失敗的「竹蛙」聲。沒錯!竹蟬,六上的最後一個星期三,一群大哥大姊來實小教我們做童玩和客家美食。第一個揭開序幕的就是有趣的童玩-竹蟬。要做出一個可以看的竹蟬並不難,但可以叫出聲音便是另一回事。首先老師先將材料發給我們,再指導我們穿線、打結...等的工作。只見一隻隻的竹蟬都接二連三的完成了,叫聲瀰漫了整間教室,彷彿我們真的置身在夏夜的草叢中,傾聽美妙的蟬叫聲。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趣,尤其是完成竹蟬時的成就感,更是令我難忘,即使我做出的是「竹蛙」。


六年四班 汪彥成


大夥奮力的揉啊、捏啊,搓出了一團團好似紅色黏土的麵團,一群人捧著麵團一會找專家,一會問同學,忙得不亦樂乎,根本沒空說閒話。
今天是「客家美食闖關活動」大家都是歷盡了「千辛萬苦」才來到這最後一關--紅龜粿。全班隨著專家的指示一會包餡兒,一會抹油,努力完成這個「創世巨作」。大家搓搓揉揉,搶著要去押型,顧不得滿手油膩膩,只想早點做好,並得到那代表成功的印章。
押出了型,一個個光滑亮麗的紅龜粿放在桌子上,等著專家審視。雖然長得都差不多,但大家總認得出那個自己費盡心力所製造的紅龜粿。審視完畢後,大夥一口接著一口吃著那心血的結晶,每個人的臉上也都浮現了滿意的笑容。



吳麗娟老師指導


六年二班 彭詩云


一個晴朗的早上,整個六年級鬧轟轟的,因為我們正在舉辦有趣的--客家美食童玩闖關活動!總共有三個關卡:做粿、搗麻糬和做竹蟬。我們班第一個做的是粿,二大團熱呼呼、黏答答的糯米團,一紅一綠,經過大家的「巧手」後,一個個美觀又好吃的粿出爐了!但還不能吃,因為我們要趕到下一關--搗麻糬,又大又長的杵和大大圓圓的臼,是阿姨、叔叔特地從山上帶下來介紹給我們的,謝謝他們的用心,讓我們親身體驗到搗麻糬的樂趣,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所以吃起來特別香甜、可口。終於到了最後一關--做竹蟬,細心的指導老師們,在活動之前,就把該剪該裁的,全都幫我們弄好了,所以我們只要拼一拼,裝一裝,會嗡嗡叫的竹蟬,就做好了!但不是每個人做的竹蟬叫聲都一樣,有的聲音尖銳,有的忽大忽小,每個人的竹蟬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謝謝老師用心的為我們大家準備這次的「客家美食童玩闖關」活動,也謝謝指導的阿姨、叔叔們耐心教導我們,我們都玩得很快樂!



六年二班 李昱安


期末,六年級舉辦了客家美食、童玩的活動,紅龜粿、艾草粿、麻糬還有竹蟬。
三種粿的主原料大致相同,只有做法及餡料還有代表的意義不同。紅龜粿代表兩種意思,一種是祝壽時用的;一種是喜慶時用的,而艾草粿是在喪事上用的,致於麻糬我就不知道它的含意了。
竹蟬之所以叫竹蟬是因為它的聲響像蟬一樣,而且它是竹子做的,因此而得名。
我們一班換一班的做,大家都做得不亦樂乎。一開始,我們先在本班做粿,發下來的材料都是加工過的,一拿到材料,我們就努力的搓揉,想讓粿變得更Q、更香。
之後,我們到五班做麻糬。一開始,老師把一團煮過的糯米放入臼中,再用杵慢慢搗,我們兩個兩個輪流搗,慢慢的,一團糯米變成香噴噴的麻糬了,我們再裹上花生粉吃,嗯!真好吃!可能是自己做的才覺得特別香、特別可口吧!
做完食物,我們到四班做竹蟬,竹蟬會叫的原因是因為線和免洗筷前端的物質摩擦,由線把震動傳到貼紙上所發出的聲音。我覺得竹蟬是最簡單做的,貼紙一貼;牙籤一穿;線一綁,就好了。
這次的活動真是讓我「心」服「口」服,有得吃又有得玩,當然,最感謝的還是計劃這次活動的主辦人及教我們的老師,希望,以後可以再多辦點這樣的活動,這樣大家都快樂,我也高興。



顧為珍老師指導


六年五班 汪緒玲


我期待已久的客家民俗活動終於來臨囉!共有三項活動,有搗麻糬、做竹蟬、包菜包和紅龜粿,就讓我們一一為你們介紹吧!
第一項活動-搗麻糬,男女各一人,輪流合力拿木杵往裝在木臼裡的熟糯米槌打,大家不斷的給在槌打的人加油,我想,每個人都想吃到軟軟的麻糬吧!
第二項活動-做竹蟬,教導我們做竹蟬的老師非常親切,大家做出來的竹蟬發出的聲音都不太一樣,像我的竹蟬聲音像鴨子叫一般,而我朋友做的竹蟬聲音很高亢,好好聽喲!
第三項活動-包菜包和包紅龜粿,在沾滿油的麵團中塞入飽滿的餡料,可以捏成各種形狀,吃著自己包的食物,感到很有成就感,這種感覺可不常見呢!
經過了這次的活動後,讓我了解到客家人民俗上的樂趣,回到教室時,大家一邊吃著剛搗好的麻糬,一邊甩著親手做的竹蟬,一邊炫耀裝在盒子裡的粿,真是快樂!希望以後能再辦一些可以了解文化習俗的活動!


六年五班 張語庭


今天一早到校,老師發給每人一張「活動卡」,上面有三個項目:搗麻糬、做竹蟬、做美食。而這些都是客家人特有的民俗。
「搗麻糬」這關是在我們班,所以我們六年五班就先從這關開始。首先,有一位帶著客家腔調的叔叔在木盆裡放進一些熟的糯米,再加一些花生油進去,都弄好後,叔叔先示範如何搥麻糬。「一、二、一、二...」好像很容易!終於輪到大家搥了,「一、二、一、二...」好累呀!看叔叔這麼輕鬆的搥,但自己拿起笨重的木搥時,才知道,搥麻糬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時間一到,我們就要到「竹蟬」這一關了。指導老師先解說如何完成這個童玩,也告訴我們竹蟬發聲的原理。等到老師一一把材料發下後,我們也早就迫不及待想動手試一試了!我在製作竹蟬的過程中,可說是非常順利,不一會兒功夫,我的竹蟬就可以發出響亮的聲音了!
接下來,我們到「做美食」這關。坐定位後,老師要我們去領取材料。我們一邊看老師的示範,一邊自己動手做。把餡包進去,再印上模子,老師一下就完成了一個沒有「烏青」的紅龜粿!然後,老師也用相同的方法做了一個艾草粿,看起來都好好吃!
有些動做快的同學已經完成了紅龜粿,但是大部份的都有點「烏青」,我是第一次做客家美食,所以感覺很新鮮。「完成了!」我的紅龜粿和艾草粿都做好了!
這時老師說:「現在同學把自己覺得最滿意的作品拿出來比賽,做得最好的人,可獲得獎品!」聽到了這個消息後,我選紅龜粿去比賽。結果得獎的人是我!糊裡糊塗就贏的心情,也滿開心的!
今天的收穫很多,有得吃,也有得玩,快快樂樂的結束這一次的活動。現在得獎的那一個紅龜粿,已經在我肚子裡了!也希望下次可以多辦像這樣的活動!


 

地 址:新竹介壽路300號 300 Chieh-Shou Rd., Hsinchu, 300, Taiwan, R.O.C.
TEL : 886-3-5777011 FAX : 886-3-5781813
設計印刷:卡蒙公司 Tel:03-5165690 雜誌類登記證■局版台誌第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