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第二期   民國九十八年四月十五日出刊   April  2009

 

專訪連加恩醫生

品嚐非洲

非常「非洲」幼稚園

活動看板

 
品嚐非洲
 
   

品嚐非洲

指導老師:劉玲秀老師

非洲是一個由原住民、殖民者、非洲黑人和各國移民所組成的多元社會,其飲食選擇的豐富性,稱得上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對許多人來說,非洲是一塊神秘而陌生的黑色大陸。非洲大陸的各部落土著,餐桌上擺的是什麼樣的佳餚?街上叫賣的又是什麼美味小吃?有沒有什麼超乎你我想像別具風味的菜色?當地生產哪些蔬菜和水果?他們是用什麼方式烹調?這些問題想必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回答。

這次因地理課非洲單元「從飲食中探討非洲農業型態」的主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非洲因氣候的影響,香料、蔬菜、水果生產較多,且品種多樣化。此外自古就有將多種食物混在一起烹飪的習慣,故料理多是以烤、煮、燴、燉等方式將各種食物大“雜燴”在一塊兒。以下是各組同學做的非洲料理研究,且看各位小廚師們驚喜上菜。(高二3 張哲維)

 

普遍的料理-玉米粥

非洲是一塊廣袤的大陸,地表上有熱帶雨林、沙漠、廣大的草原以及高聳的山岳。熱帶地區主要的作物有花生(groundnut)、木薯(cassava)、甘薯(yam)及香蕉;乾燥的地區則種植玉米和小麥。在非洲,許多地區都以玉米粉 (maize) 為主食。他們將玉米粉蒸煮成黏糊狀似粥一般,用大湯匙一次挖一塊吃,有的可以佐青菜或沾點肉汁一起下肚。玉米粉被列為繼小麥及稻米之後最重要的穀物。它提供了發展中國家人民將近二分之一的熱量所需,並供應這

些地區地人們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然而它所能提供的蛋白質相對是較缺乏的,且不含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長期食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也是非洲人腹部較為凸出,四肢骨瘦如柴的原因之一。【小廚名單:曾國哲、李文心、鄭昕倫】

作法:將玉米粉及四分之一杯的水攪拌在一起後形成光滑糊狀。同時間將 2杯半到3 杯 ( 視鍋子的小而定 ) 的 冷 水 煮 至 滾 沸。 煮 滾 後 將糊狀玉米粉倒入並持續攪拌避免結 塊。 轉 為 小 火 後 再 煮 12 到 15分鐘,期間仍需偶爾攪拌。再灑上糖和幾塊奶油並加入牛奶便完成了!

北非-Algerian Salad

沙拉是一道簡單而健康的料理。阿爾及利亞的沙拉食材主要有:紅色甜椒、蕃茄、小黃瓜、洋蔥、黑橄欖、鯷魚、蛋、羅勒,拌上橄欖油、醋,及鹽和胡椒,就是一道美味的佳餚了。食材當中,比較有異國風味的是橄欖(油)、鯷魚和羅勒葉。

橄欖是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區的作物,因阿爾及利亞北部是地中海型氣候,故容易種植;也或許和受殖民的背景有關─被強迫種植經濟作物。橄欖油則為其附加產品。鯷魚主要分佈在太平洋及地中海地區,年漁獲量可達幾十萬噸。但因其肌肉組織脆弱,離水後極易受損腐爛,鮮銷困難,所以大都加工曬乾或醃漬。羅勒葉在亞洲「九層塔」,為料理上常使用的香料。一般有甜羅勒、檸檬羅勒、紫葉羅勒、肉桂羅勒及非洲藍羅勒(阿爾及利亞或許使用此品種)。【小廚名單:謝璿、王國陞、陳品蓁】

作法:將上述所有食材依個人喜好的量,放入大碗並攪拌均勻即可享用。

北非-Lamb Tajine & Mint Tea

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角,是個傳統的回教國家。由於曾長期為法屬殖民地,因此法文在這裡非常通行。摩洛哥境內地形種類豐富,高山橫貫,南部則與西撒哈拉沙漠相接。由於摩洛哥信仰回教,因此當地人不吃豬肉。大部份的主食以羊肉為主,雞肉、牛肉也是常見的肉類。食物多用各式香料調味,並佐以麵包。

塔津(Tajine)是以特有的圓錐形陶鍋,加入蔬菜、橄欖與香料用炭火燉煮,將羊肉煮得柔軟多汁,再以麵包沾取湯汁食用,是摩洛哥最受歡迎的料理。【小廚名單:吳育禎、柯品婕、曾宇禎】

作法:將羊肉片與兩大湯匙的油拌勻,加入辣椒粉、薑黃、小茴香、辣椒、肉桂、丁香、小荳蔻、大蒜粉、鹽、番紅花、胡荽、生薑,並混合均勻,置入冰箱8小時以上,過夜更佳。

將一大匙的油在厚底鍋內加熱至中高溫,每次放入1/3的羊肉,待其成棕色,取出並置於盤子上。放入洋蔥和紅蘿蔔炒五分鐘,再倒入新鮮生薑和大蒜,並拌炒五分鐘。把羊肉道回鍋中,同時加入檸檬汁、新鮮番茄汁和蜂蜜。悶煮至滾,然後將火轉小,加入芶芡,上蓋悶10∼20分鐘即大功告成。

薄荷茶

薄荷茶(Mint Tea)薄荷茶對摩洛哥人而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薄荷茶在摩洛哥有” whiskey”的稱號,用乾燥的薄荷茶葉加糖煮出香味後,倒入精緻的鍍銀茶壺,再放入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就是道地的茶飲了。【小廚名單:張哲維】

作法:茶壺加水後在瓦斯爐上加熱。.將薄荷葉和綠茶放入茶壺中,加入燒開的水後,倒掉壺內的水。泡開的薄荷葉、綠茶加入白砂糖後,再注入熱水。濾出茶葉渣放入新鮮薄荷葉。

南非-Bobotie

Bobotie,發音似”ba-boor-tea” 是南非傳統的菜餚。食材豐富,有:洋蔥、大蒜、黑胡椒、檸檬葉、葡萄乾、咖哩粉、核桃和碎牛肉(或羊肉)。十七世紀中,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非好望角設立了一個船隻的轉運站,同時有一批公司的員工在此駐守。當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從印尼要返回荷蘭的途中,它們停泊在

開普敦,帶來了許多香料以及說印尼語的奴隸供公司的廚房使用。Bobotie就是在當時揉合東西方飲食元素而誕生的料理,而這個名稱則是源自印尼語的”Bobotok”。【小廚名單:林冠廷、孫詩傑、陳彥端、陳守中、吳彥霆】

作法:將洋蔥剝皮後切碎,大蒜亦同。先把麵包或土司撕成塊狀並浸泡在牛奶裡。將鍋子先預熱,用奶油把洋蔥和大蒜以小火煮到軟為止。加入碎牛肉並攪拌它直到牛肉變成咖啡色。把咖哩粉和辣椒粉及檸檬汁均勻的加入,亦可加點鹽。把葡萄乾及杏仁加到浸軟的麵包。把所有的食材混合(麵包及牛肉汁)放入烤箱(350℉)烤45-50分鐘直到表面呈金黃色即完成。

東非-烤香蕉

烏干達是一個內陸國家,在非洲素有"非洲珍珠"之稱,是東非三小國之一。座落於高原之上,境內自然景觀豐富多變化,平均海拔900米。大多數地區為熱帶氣候,有8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烏干達是僅次於印度,世界第二大香蕉生產國,因此烏干達招待客人自始至終都不離香蕉。客人入屋,他們會先端上鮮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後佐以烤得焦黃的香蕉點心。正餐則吃一種叫做「馬托基」的香蕉飯。香蕉不僅是烏干達人的主食,同時也是這個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烤香蕉的作法特別,沒有添加麵粉,僅以發泡的雞蛋和香蕉組成,經過煎、烤後,完熟的香蕉灑上烤香的椰絲,色澤金黃,外酥裡嫩,再淋上蜂蜜,口感綿軟香甜,風味樸實耐吃。【小廚名單:張哲維】

作法:將雞蛋敲開打入容器中,均勻打散後,再加入2大匙柳橙汁攪拌均勻。把整條香蕉垂直對切成兩半,再放入蛋液中沾濕,接著沾裹椰子粉。在平底鍋中放入橄欖油,再把香蕉放進鍋中煎至兩面金黃色為止。在烤盤上舖好烘焙紙,再把煎好的香蕉放置烤盤上放入烤箱中,以攝氏200度烘烤約5分鐘即可。將烤好的香蕉放在盤子上,淋上蜂蜜食用。

 

西非-雞肉料理

在非洲,養雞多半是有農作物的地方(如此才有飼料來源),譬如埃及、尼日、喀麥隆、奈及利亞、肯亞等國,只要能發展出穩定農業的國家,多半都會飼養雞隻做為附加的營養來源。

非洲雞扒這道料理主要的食材是雞肉,首先用大蒜、葡萄籽油、鹽胡椒、白酒將雞肉醃製,然後將搭配的蔬菜甜椒、洋蔥、用蕃茄醬及大蒜炒香。然後用椰奶、雞湯、白酒加以悶煮。醃好的雞肉先用油鍋煎至八分熟,再倒入燉煮好的蔬菜,一起放入烤箱中烤到全熟就是鮮嫩多汁的雞扒料理了。【小廚名單:李抒敏、郭怡妏、黃喬】

小廚下廚花絮與心得分享

守中、彥端:非洲給人刻板的印象就是落後的生活,談到料理,不免讓人聯想到仙人掌綠茶、炸蜘蛛、炒蚱蜢、煎蟲子等等。然而,做了一番研究之後,我們發現非洲料理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雞翅堡、香噴噴的牛肉蒸蛋、及別具風味的花生麵包呢!

抒敏:託部落格的福,網路上有許多人分享非洲的點點滴滴、生活習慣、料理等等,真的令我大開眼界驚嘆連連呢!這次做非洲料理,讓我大開眼界,從當地的食物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生活,真是好棒的方法!

黃喬:從這次烹飪的經驗,我得到了一個非洲風味料理的絕竅 (私房的),只要加入適量的椰奶與番茄醬,食物便有百分之八十的非洲風味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