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首  頁 Novel   Instruction 實 習 老 師 心 得 校 園 廣 角 鏡 校 園 公 佈 欄

             

 竹塹影像永留存                                      
 訪竹塹文史映像工作室     溫文龍先生

                                         高一三班   陳之悠

前言:
溫文龍老師在新竹地區,對鄉土文化教育紮根推廣的努力與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不但多所中小學請溫文龍老師到校演講或擔任校外教學解說,甚至不少外縣市的來賓造訪新竹時,亦指名要溫文龍老師帶隊講解,聲名遠播,可見一斑。我們有幸造訪溫文龍老師的住處兼辦公室,地方雖然不大,但藏書甚豐,資料收集相當齊全,光是存放幻燈片的除濕櫃就有好多個,這些幻燈片皆是溫文龍老師多來踏遍竹塹並擴及全台和全世界的攝影作品。在兩個多小時的訪問中。溫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心得與感想,以下即是我們的訪談內容。(編者)

Q1:您為何投入文史的工作?
A1:應該說我一開始從影像著手,拍的照片拿來做攝影比賽或唯美的人物造型,但在過程中感覺好像是為某些目的而拍,不是為自己拍的,一直到民國八十年,陸續接觸一些鄉土文化的研習會,到台南、鹿港、金門、澎湖等地拍台灣的民俗古蹟,可是拍的都不是跟自身有關的, 好像又是旅行、 休閒的記錄。 回到新竹,發現在這個地方住了那 麼久,卻從來沒做過這裡的記錄,有些可惜,便從八十一、二年起,拍了一些有關鄉土及人文風貌的景物,但都沒有什麼內容。直到有次在辦攝影展時,省中的張德南老師向我解釋這些照片的歷史人文背景,讓我了解原來在影像的背後是有故事的,這時我才將影像和文史工作結合。當時收集的資料並不豐富,地方文化的教育也不如今日發達,必須要自己去找資料,恰巧我在文化中心做義工,以影像為主,拍攝一系列記物性的照片,有空便為自己所拍的東西找資料,經過 七、 八年才累積到今日的地步。就像在學習 一樣,從小學、國中廣泛的學習,到高中之後,志向慢慢就出來了,在這過程中,便選擇鄉土文化作為我要走的路。

Q2:您認為一個文史工作者應具備什麼特質?
A2:如果想從事這份工作,首先要愛這塊土地,對這裡有情感;其次是要能忍受寂寞,因為在這過程中,很多時候是要自己一個人獨行的,並不能指望別人會給你什麼援助。在走出自己的路之前,在物質上可能是很辛苦的,但在精神上卻很充實。其實不只是文史工作,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旦選擇了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去實踐;雖然在其中可能只有幸運的一兩人能達成目標,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走自己想走的路,至於會不會成功,並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

Q3:您認為文史工作的精髓是什麼?
A3:文史工作是在體制外另一種熱愛鄉土文化的行為,是很多彩多姿的。除了在正當教育中接觸的鄉土文化的特色之外,還會接觸到其他更多的層面;除了圖像之外,我可以收集地方的歌謠、俚語,也可以看到各行各業在這一地區投入很長的時間,卻不被發現的情況,這些東西最後便成為我的資料庫,可依照學生的需要而給予不同的教材;但對外地來的訪客,甚至是外國人,則會向他們介紹些不同的東西,以凸顯這個地區的文化特色。

Q4:您擔任文史工作者想傳達給大眾什麼意涵?
A4:我從事這份工作,主要是想讓下一代懂得感恩惜福,我認為感恩惜福是中華文化中最好的傳統,但這個傳統隨著時代的不同,資訊的發達而被慢慢忽略掉了,我想從鄉土的延續性裡面,找回人和人之間親密的情感。像父母和老師,把一輩子最珍貴的東西傳給我們,我們往往卻認為是理所當然;從體制來說,這或許是應該的傳承,但我們仍應心存感激。所以我從事此工作,開宗明義即「感恩惜福」。感恩惜福並不是用講的,用講的講不出來,一定要在內心中有這樣的體悟,覺得對上一輩沒有做好,才會感到它的重要性。這個觀念啟發了我在新竹地區成立我的工作室、基金會,主要是希望能在教育方面,為後代留下鄉土的歲月軌跡。像老照片、老故事的收集,或許你們年輕人會認為這是老掉牙的傳說;但有一天當你們老了,就會發現原來在那掉牙的傳說中,蘊藏了很豐富的意涵,我現在做的,只是埋種的工作,可能要經過五到十年,甚至二十年,種子才會發芽,但我相信,長期的推動終會看到收割的一天。

Q5:可以談談您的文史工作室及基金會嗎?
A5:工作室就像商店一樣,須經合法程序向市政府的工商科登記,但在台灣,並沒有文史工作室這個項目,故當時成立工作室時,須向省政府登記,獲得詮釋,才能成立。我個人及文史工作室的力量,基本上停留在點、線的階段,而且又屬於弱勢團體,不易獲得政府及有關單位的補助。要組織人團法的社團或財團法人文教基金會,其實我一直在掙扎。如果組織人民社團,有了更多的財源時,大家就可能爭奪這個團體的利益。但如果是基金會,大家只要認同我們的理念,便可以有一個傳承;因此便決定成立基金會。但在台灣成立基金會有一規定:成立一般基金會地方級要一百萬,中央級要五百萬;文教基金會地方級要兩百萬,中央級要一千萬。為了要成立基金會,我就必須去「賣我的理念」,從一百元、兩百元,到一筆最大的一百三十六萬,累積了許多好朋友的共同支持。然而這兩百萬元並不能動,只能使用利息。你的理念正確,有人支持你,固然可以獲得資助而成立基金會,但成立之後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加以規劃,才去募款 ; 我們現在的構想是每年先為新竹地區留一本老照片的攝影集 ; 如果行有餘力,才去做第二件事,不然會把自己累垮;因為在這個基金會之中,沒有一個人是專職的。

Q6:您希望今後政府在文化事業上能做哪些努力,民間能作哪些努力?
A6:政府每年都有固定經費,但大多用來執行上年度的計畫,除非是對某些符合他們要求的特定事項,才較有機會會給予協助,對我們這種小方向感的人來說,仰賴政府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民間力量的幫助相當大,就看自己能不能真正落實,如果只會募款而不去做事,大概只能募一次款。所以自己要先做出一些成績讓別人肯定,找錢才不會是件困難的事。

Q7:鄉土文化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資產,你認為身為一個學生可以為保存鄉土文化作哪些事?
A7:我認為先決的條件是要認同這塊土地,這是很重要的,無論生在台灣或國外,要對這裡有感情,才會願意再回來;如果只是過客的心理,這個地方只會是一個值得你回憶的地方,而沒有其它印象。最近幾年,我走遍世界,到英國、法國、日本、中國等地,才明白不是這塊土地上沒有東西,而是因長期住在這邊,忽略掉周遭最珍貴的寶藏;等到去國外看時才發覺我們也有很重要的文化。文化的探尋是要從自身出發,真實地踏在這塊土地上,親身經歷後才會有所感受。

Q8:從事這份工作,令您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事?
A8:就是每當我帶團出去時,總是有很多人會說:「我跟了你很多次!」(笑了)從事這份工作的時候,一直在發掘這塊土地的可愛,令我相當高興。

Q9:大家常認為,文史工作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在投身這份工作的過程中,您有否後悔過?
A9:在這當中會有失意的時候,但不會有後悔的時候。失意的時候是當我在這條路上走得很累,但卻得不到一點支持的時候;可是當走過去而回首時,就不會有此感覺。在台灣,和我一樣從事這種工作的人不少,但像我這樣走過之後再回首而開拓視野的人並不多,我很慶幸在走這條路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一直從旁協助,開拓我的視野。我從開始到現在,還不曾後悔過;因為這把我的興趣,工作和生活結合在一起。

Q10:鄉土文化的保存需要大家的參與。除了攝影、出書、開課之外,您有什麼其他的推廣方式?
A10:我希望在新竹地區建立「 專業分工 」,如此一來,大家就會比較精專,而不是廣泛的普及,因而無法切入較深的問題。我正多了解新竹地區其他屬性的朋友,將他們的資料結合起來;當外地人來造訪時,便可以找人向他們介紹;無形中大家連結成一個網路,將來要舉辦新竹地區的研討會時,每個人都可成為一位很好的講師。

Q11:近年來,鄉土文化的保存已獲得社會的重視;但在此同時,卻有更多的人哈日或哈美,您有什麼看法?
A11:應該說是台灣太小了,媒體資訊傳播太快,無法讓哈日族或哈美族的視野開拓 。其實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不好,但要辨清其中的優缺點,不能只是照單全收。美國方向我比較不熟, 但以日本來說 , 大家到了日本, 才會發現哈日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一回事。有人在新宿街頭看到模仿藝人的人,身著奇裝異服,就以為是日本人文化的全部;殊不知, 這只是日本四大區域中 , 都會文化的一小部份。 目前台灣的這個導向是錯誤的,應該是要建立年輕人一個新的概念,而不是沉淪下去。但是也無法勸說,因為這只是一個流行,只是一個年齡階段必經的成長過程,而非全部。

Q12:現代人身處傳統文化與歐美文化的衝擊和過渡,您認為我們該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與認同?
A12: 身處在這樣一個時代, 有迷惑時要跟父母或師長溝通交談,他們會指引你一條正確的道路。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衝,如此就不會有頓悟的時候。從另一方面來看,現代人相當幸運,可以看見新舊的交替

 

 

..

.